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 记者 谢学刚
11月24日上午,记者从济宁市助企攀登工作开展情况新闻发布会了解到,今年1—9月份,济宁市892家攀登企业实现营业收入3260.3亿元、同比增长5.97%。
近年来,济宁市制造强市建设指挥部始终坚持省委、省政府建设先进制造业强省的重大部署,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深化助企攀登、建设制造强市首位战略,聚力构建制造业“高端化集聚、智能化提升、数字化转型、绿色化发展”新格局,产业转型升级、企业培优育强、重大项目建设、科技创新驱动不断取得新进展,制造强市建设迈出坚实步伐。今年1—9月份,892家攀登企业实现营业收入3260.3亿元、同比增长5.97%,完成全年既定目标的81.5%;实现税收79.8亿元、同比增长7.01%,占全市制造业税收比重78.9%;攀登企业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9%,高于全市制造业增加值增幅2.5个百分点。
聚力培优育强,助推企业攀新登高。全力打造梯次强企方阵,按照营收划分龙头(营收100亿元及以上)、领军(营收50-100亿)、骨干(营收10-50亿)、高成长(营收1-10亿)四类强企梯队,“一企一策”研究制定个性化、精准化扶持政策。加快完善优质企业培育体系,制定专精特新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瞪羚企业年度培育计划,优选1150家企业建立培育库,分类指导、动态管理。以承办“全国2023年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经验交流会”为契机,引导“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增投资、上项目、扩产能、勇创新,支持更多优质企业驶入发展“快车道”。2021年以来,新培育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60家,国家级单项冠军企业(产品)4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514家,省级瞪羚企业101家,省级单项冠军企业(产品)68家,创新性中小企业942家,省级绿色工厂22家,省级“一企一技术”研发中心46家,DCMM贯标试点企业87家,省级质量标杆企业26家。连续三年召开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大张旗鼓表彰奖励了1300余个先进企业和个人,让企业家“站C位、当主角”,营造了“尊重企业家、爱护企业家、支持企业家”的浓厚氛围,大大激发了企业家的创业热情。
攻坚项目建设,增强产业发展后劲。发挥重大项目引领作用,将宁德时代、小松全球智能制造产业基地、山能智慧制造园区等一批投资过100亿元、带动作用强的延链补链强链项目作为突破点、增长极,集中资源、全力推进,建设一批国际示范工厂。开展“技改提升年”活动,发挥项目奖补、贷款贴息、机器换人、技改基金等政策工具的激励引导作用,激发企业实施技术改造、特别是“零增地技改”的积极性。每年实施1000个左右工业新上和技改项目,项目总投资由2021年的1981.7亿元跃升至2023年的3047.9亿元,技改投资总量持续位居全省前列;市级技改基金累计落地1.46亿元,带动企业技改总投资40多亿元;2022年、2023年分别有110个、208个项目纳入省重点技改项目导向目录,连续两年位居全省第一位;10个项目纳入省级“技改专项贷”贴息和融资担保补助项目支持名单,入选数量居全省第一位;74个项目纳入省技术改造设备奖补资金项目,连续两年位居全省第二位;44个项目纳入省工业用地保障范围,申请用地3038.56亩,入围项目数量和保障用地数量均居全省第一位。
培强产业链条,推动产业提档升级。坚持产业链思维,围绕“231+1”特色产业集群,梳理19条核心产业链,将企业对链入位、分链组团,邀请专业研究机构和专家学者把脉论证,“一链一策”制定产业发展“全景图”“路线表”。将布局延链补链强链项目作为产业研究的重中之重,精准研判关键节点,生成攻关项目清单,市县一体联动推进。同步建立“重点项目库+产业专家库”,聘请参与论证的机构和专家学者持续把脉济宁产业发展,先后邀请山东赛迪研究院、山东省新材料产业协会、山东省医药行业协会等6家机构、128名专家学者对19条产业链进行了调研论证,生成延链补链强链项目420个。围绕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帮助企业精准匹配上下游原料、产品、技术,实现分工协作、产业协同、发展协力,2022年以来,开展产品推介会、座谈会等专题推介活动42场,800余家企业实现产业链供应链合作金额96.9亿元。
强化有解思维,全力保障企业发展。发挥驻企干部、产业专班等“探头”作用,及时发现企业产销存、原材料价格等指标异常,靠上了解企业运营状况,解决实际问题,稳定企业生产。建立“日监测、周快报、月分析”用电监测机制,强化“日用电”监测,每天列出生产用电异常企业清单,提出针对性帮扶措施,稳定企业生产运行。建立企业问题诉求“直通车”制度,问题诉求实行台账入库、分级办理、限期销号、闭环管理。统筹解决土地、人才、资金、能源、环境容量等要素制约,提高各类资源要素配置效率,为企业优质发展、项目投产达效提供强力保障。2021年以来,帮助企业解决问题诉求5813个,引进各类人才6.03万人;兑现省级及以上企业扶持资金7.87亿元、市级企业扶持资金8.18亿元;累计减税降费及退税缓费226.1亿元,发放银行贷款657.86亿元,高成长性企业发展基金累计到位2.75亿元,吸引社会资本10.22亿元,实现投贷联动45亿元,争取省级新旧动能转换基金投资攀登工程项目7亿元,市担保集团累计批复高成长性企业融资担保额度41.61亿元;新增土地指标1.42万亩,审批项目环评手续1807个,支持41个优质产业项目取得省级节能审查意见,化解能耗增量238.98万吨标准煤和煤耗增量57.85万吨,解决7个“两高”及耗煤项目能源和煤炭消费减量替代指标需求,支持能源消费替代指标17.39万吨和煤炭消费替代指标13.45万吨。坚实的要素保障有力助推了企业高质量发展。
另外,发布人还就有关在培育高端装备产业集群核心产业链条方面做了哪些工作,以及2023年济宁市围绕加快推动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主要开展了哪些方面的工作等回答了记者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