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 徐景春
近日,“聚焦济宁转型升级,走进现代港航物流”专题采访团在济宁智慧港航综合调度指挥中心,参观智慧港航中心,体验为航船提供人性化、便捷化、综合化、智慧化的港航信息服务的特色和魅力。
济宁市港航事业发展中心智慧港航部负责人刘娜面对大屏幕向记者介绍了智慧港航综合调度指挥中心相关情况,工作人员通过智能操控,就能清晰地观察到航道、航标、船闸、港口、船舶等实时动态情况,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2021年,中心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济宁内河水运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立足于打造智慧港航,依托“三改二”、湖西航道信息化工程,以“全面感知、广泛互联、深度融合、智能应用、机制完善”为总体思路,主要建设以“一图一站三平台,传输感知两张网”为整体架构的智慧港航综合调度指挥中心。
智慧港航项目投资2.6亿元,2021年4月份全面开工建设,2021年12月29日,指挥中心正式启用,这是全省内河首个智慧港航综合调度指挥中心。
截止目前,项目累计完成投资约1.6亿元,已完成整体工程的70%。硬件施工方面,传输网东线已全部贯通,信息化机房投入使用;软件方面,已完成29套软件子系统本地部署,其中综合办公系统完成第三方检测及中心全员培训工作,5月上旬上线运行;接入45家港口、7座船闸视频资源及航道视频监控、AIS基站等设备信号。初步实现了航道、航标、船闸、港口、船舶等通航要素的实时动态监测。
作为济宁数字港航管理与服务的中枢,也是港航管理的智慧大脑,指挥中心设有多个功能区域,包含建设有数字会议、统一通信等基础设施并配套运行智慧港航应用软件的智慧大厅;集主机房、配电室、故障研判室等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化机房;以及对航道相关要素进行全方位实时采集传输的物联感知及通信设备模块等。
指挥中心融合183KM电子航道图,敷设406公里沿湖光纤,接入辖区45家港口、7座船闸、7300余艘船舶、177处航道视频资源,连通航道沿线AIS基站、VHF基站、雷达、航标、水位、气象等设备信号,整合航道船闸、港口企业、水运物流、污染防治、应急搜救等10余项业务数据,实现了辖区主航道及所有港口、船闸、船舶的可视化在线动态监管,为港航经济发展提供精准智能数据分析,向水运企业和船员提供人性化、便捷化、综合化、智慧化的港航信息服务。
“一图一站三平台”应用系统共包含污染防治、航道管理、船舶检验、办公等29个子系统,基于智慧港航综合管理系统门户,实现统一帐号、统一认证、统一管理。分为对内对外应用两部分。对内采用一体化设计理念,按照统一门户管理方式,为中心各职能部门、业务人员提供专业应用支撑,结合移动端应用,实现指尖业务办理、掌上办公。对外采用一站式服务设计理念,为水运行业公众提供信息发布服务。
“一图”即水陆融合电子航道图。建设183公里电子航道图,接入船舶识别系统(AIS)、北斗定位系统、视频监控系统(CCTV)等数据,再依次叠加气象、船舶、港口等专题数据,最终实现在一张图上呈现港航静态数据信息和动态实时数据信息,建成一张覆盖所有航道综合信息的水陆融合电子航道图,满足港航管理和物流业务需要。
“一站”即航运信息服务网站。通过网站和微信公众号,面向社会公众和行业单位,在水上交通出行、水运物流、应急搜救、污染防治等方面提供及时、便捷、丰富的综合信息服务。
航道运行监测与应急指挥平台,主要是用信息化手段实现航道运行全方位监管以及应急指挥全流程处置,实现运行监测自动化、管理精细化。依托视频监控系统对主航道、船舶密集区、港口实行24小时动态监管,使想看的都能“看得到”;依托AIS基站和智能卡口,实现辖区船舶定位、航行轨迹及综合数据的查询,使对船舶实现“查得到”;依托VHF甚高频融合系统,做到任意人呼到任意船,实现船民“联得上”,为水上应急提供更便捷的保障;依托应急物资整合、应急联动,根据事故事发点与周边处置情况自动分析,实现应急处置“动得了”,提高航行安全保障和应急响应水平。
港航业务管理平台,主要围绕港航业务开发各类应用,为航道船闸、安全应急、水运服务、污染防治等业务提供信息化支持。汇聚港口码头生产、经营、安全、基础设施数据,建设“港口一张图”,实现港口精细化管理;融合工程建设进度、标段、环保、人员要素,实现“工程管理一张图”;集“预约、受理、处置”等于一体,开展船舶检验线上审理、检验等工作。
移动应用平台,主要是将“现场检查、移动审批、业务查询”等功能有效整合,初步实现在一线现场就可办理各类业务,不在办公室也能方便快速处理公务,实现“掌上办公、全网共享”目标。
采访中,记者相信:随着济宁智慧港航综合调度指挥中心功用的日益完善,必将为济宁港航安全生产,以及各种便利服务保驾护航,助力港航经济驶入高速发展的新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