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商报·速豹新闻 周正杰
4月26日, “善行济宁”主题系列记者见面会——济宁好人专场发布会召开,有关部门负责人介绍情况,并回答了记者提问。为进一步在全市形成崇德尚善、见贤思齐的浓厚氛围,推动新时代美德济宁建设,让向上向善成为孔孟之乡的强大精神力量。邀请济宁好人代表与记者见面交流,讲述他们助人为乐、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孝老爱亲的先进事迹以及背后的感人故事。
4位济宁好人代表与记者进行了交流。他们分别是:助人为乐代表、太白湖新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市场稽查大队大队长、食品科科长谢中华,诚实守信代表、邹城市国有十八盘林场安监科副科长、护林员曹春成,敬业奉献代表、任城区二十里铺中学教师段启岩,孝老爱亲代表、泗水县泗河街道办事处退休职工楚艳香。
谢中华,今年41岁,山东任城人,中共党员,现任济宁太白湖新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市场稽查大队大队长、食品科科长。
2017年,谢中华被派往太白湖新区许庄街道国光村驻村联户帮扶,在走村入户中,谢中华了解到小清扬家庭比较特殊,孩子很小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留下了孩子跟爷爷奶奶一块住。谢中华第一次见小清扬的时候给他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他身材瘦瘦的,个头很小,怯生,见人不说话。作为一个父亲,谢中华知道孩子的成长离不开父母的关心呵护。所以谢中华决定让小清扬享受到本该属于他这个年龄的幸福。从那之后,只要时间允许他都会往小清扬家拐一趟,给孩子辅导辅导作业,带点学习用品,带孩子出去玩。看到孩子能在谢中华面前敞开心扉,脸上的笑容也越来越多,谢中华也很感动。今后谢中华还会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一直把小清扬照顾下去。
曹春成,今年54岁,现就职于邹城市国有十八盘林场。曹春成是1986年工作至今一直在十八盘林场从事林场护林工作,作为“林二代”,接过父亲的枪,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35年如一日,每天雷达不动巡山护林,踏遍了十八盘的每一寸山林,精心照顾着这一片绿水青山。1995年曹春成成为防火队长,负责最危险、最辛苦的工作。在任期间,不仅没让林场着过一场火,还数十次到外地场站参加灭火救援,有危险总是冲在前。2006年在竹子园片区值守的老护林员退休下山,曹春成主动请缨报名上山接替老前辈,同妻子李玉玲把家搬到竹子园林区护林房,从此在竹子园扎下根来,竹子园林区在林场腹地,条件相当艰苦,一开始不通路不通水不通电,曹春成夫妻二人依然克服重重困难保护着森林资源的安全,随着时间的推移,曹春成早就和这里一草一木融为一体,做好了一辈子坚守的准备,用实际行动践行十八盘林场“不忘初心,扎根林场,牢记使命,坚守奉献”的革命精神,贯彻执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文明建设理念!
段启岩,今年44岁,中共党员,任城区二十里铺中学教师。2016年,段启岩患上了脑肿瘤,在经过开颅手术之后,又重新回到了学校。但遗憾的是,手术意外致使他的听神经损伤导致右耳听力丧失,并伴有耳鸣和眩晕,稍作修养调整后,便又担任了当时新初一的班主任和三个班的生物教学工作,凭着那份专心与执着,一学期下来,学科成绩和班级成绩依旧名列前茅!因学生管理成绩优异,目前,担任八年级级部主任和教研组长。
作为一名班主任,关注个性、全面发展,让每一位孩子健康成长是班级育人的准则。去年的班级中,有一名叫小颖的学生,段启岩了解到她是个孤儿,但孩子的自尊依旧让孩子在信息表中填上了父母的姓名、电话和职业。于是第二天,段启岩以大家访为由,重点走访了她的家庭。原来母亲在孩子年幼时就远走他乡,父亲前年突发疾病身亡,家中只有70岁的爷爷。他带着孩子的爷爷去街道民政局咨询、申请救助家庭,并多次向学校申请求助,让孩子成为建档立卡救助对象,而且免除了孩子的生活费。
段启岩坚信,只要心中有学生、心中有家长,时刻抱着一份为学生、为家长服务的心,就一定能把工作做好。
楚艳香,今年52岁,是泗水县泗河街道办事处的一名退休职工。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环境,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对孩子健康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楚艳香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因此楚艳香认为,无论多忙,对孩子的关爱及教育不能减少。
大儿子出生时由于脑缺氧造成脑瘫。从孩子出生到七岁前,孩子整夜哭闹,楚艳香夫妻二人没睡过整觉,上半夜下半夜的轮流看着生怕他溢出奶呛到孩子。为了给大儿子看病,楚艳香白天上班,晚上拉排车干夜市,为了能多挣点钱直到夜里两三点才收摊。1997年丈夫弟兄三人赶上下岗,那几年楚艳香靠干夜市挣钱挑起了整个大家庭的生活负担,小到洗衣粉、米、油、盐,大到公婆生病住院,大大小小的十三口人的生活费全部由楚艳香承担。
2006年10月,楚艳香查出脑瘤,急需做开颅手术,当时丈夫刚刚拿到去德国打工的机票,丈夫在安排好楚艳香的手术事宜签字后,又坐上了去德国打工的飞机。丈夫出国一呆就是四年。在这四年里,楚艳香经历了两次开颅手术。2018年又做了子宫全切手术。母亲患癌症住院期间,正值楚艳香开颅手术后不久,更不幸的是又遇上残疾的儿子意外被玻璃划断肌腱,楚艳香不顾术后反应,奔波在两个病房楼之间,还陪母亲多次外地就医,咬紧牙关竭力尽孝不留遗憾。
另外,发布人还就有关4位济宁好人做好事的初衷,以及坚持信念等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