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 周正杰
3月23日,济宁“我为群众办实事”长效机制仲裁办专场新闻发布会召开,相关部门负责人介绍情况,并回答了记者提问。
济宁仲裁委员会办公室推行“和谐仲裁”建立仲裁便民服务长效机制有关做法,济宁仲裁委员会办公室积极践行“仲裁为民——我为群众办实事”宗旨,聚焦各类市场主体的法律诉求,发挥仲裁法律制度优势,建立了仲裁便民服务长效机制,倡树“和谐仲裁”服务品牌。
内通经络、外修形象,建立仲裁便民服务长效体制机制
济宁仲裁办树立为民情怀,加强改革创新,把仲裁服务延伸到基层群众、融入进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一是提供“一站式”立案服务,建立便民仲裁绿色通道。在立案大厅设立服务窗口,负责咨询服务、受理、保全执行和收费,实现了从立案、缴费到保全执行的有效衔接,避免当事人来回“跑腿”。为当事人提供首问引导服务,详细解答疑问咨询,指导当事人填写立案材料,对集体案件和重大案件推行“一站式”绿色通道服务、“一次性列明欠缺清单”服务,通过审查快、立案快、送达快的“三快”工作模式,实现仲裁立案“一次办好”,确保当日立案,极大地方便了仲裁当事人,着力实现内部管理流程科学合理,办事程序简化便利。二是提倡“温馨仲裁”服务,彰显便民意识。通过“三个不”服务即立案大厅工作人员不午休、不计酬、不间断,每天中午多上1-2小时班,耐心答复现场咨询和电话咨询,以“一个笑脸、一句问候、一杯热水”体现仲裁热情文明服务。对简单案件快捷办理,及时送达仲裁文书,灵活调整开庭时间。在立案大厅、庭审区域专门配备舒适座椅、自动饮水机,开辟法律咨询处、仲裁调解室、庭审休息区等,打造“温馨仲裁”服务环境,为群众提供贴心的服务,彰显仲裁工作为民情怀、便民意识。三是加大宣传推广力度,不断拓展仲裁服务领域。仲裁办通过走访企业、印发仲裁典型案例、深入社区开展普法宣传、与新闻媒体合作开设专栏等方式,大力宣传推广仲裁法律制度,引导各类市场主体规范合同文本、约定仲裁条款,防范经营风险,保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
重视教育监督管理,打造素质过硬的仲裁队伍
仲裁办全面加强对仲裁员、仲裁秘书的教育监督管理,着力提高仲裁队伍的理论素养和业务能力。一是注重学习教育培训,提升素质能力。经常开展仲裁员专题培训、仲裁员沙龙以及仲裁秘书会议、速录比赛等培训活动,教育引导仲裁队伍扩充知识储备、提升政策理论水平、增强履职能力素质。二是加强制度监督,打造“和谐仲裁”品牌。济宁仲裁办主动接受司法监督和社会监督,把“当事人满意”作为衡量仲裁工作的最高标准,通过接待热心、回答诚心、解释耐心、宣传细心,努力让当事人感到“舒心、顺心、省心、放心”,培树具有鲜明儒家特色的济宁“和谐仲裁”品牌。执行《仲裁员管理办法》《仲裁员办案规则》《仲裁员自律公约》《仲裁员行为规范》等规范制度,落实首席仲裁员负责制、办案承诺制,通过“三公开”(公开仲裁制度、公开仲裁程序、公开说理解释),依法、公正、及时地仲裁民商事纠纷,尽力化解当事人矛盾忧虑,实现案结、事了、人和。三是加强效能作风建设,倡树廉洁仲裁形象。加强机关作风建设、廉政文明建设,制定了《错案追究办法》《仲裁文书差错及瑕疵责任追究办法》等制度,公布《廉洁规范办案八项禁令》,加大案件风险评估防控、责任追究,仲裁社会公信力不断提高,公正廉明的仲裁形象不断深入人心。
强化便民为民,实现仲裁工作高质量发展
仲裁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断树立新发展思想,为当事人防范化解风险、解决矛盾纠纷提供“仲裁方案”。为民服务“零距离”,实行24小时不打烊网上仲裁。以启用仲裁智慧办案系统为契机,逐步实现全程可视化、操作智能化、程序可控化,构建官方网站、微信小程序、APP客户端业务办理矩阵,最终实现服务预约即享模式。持续培本固基,确保仲裁案件办理质效“双提高”。修改《济宁仲裁委员会章程》《仲裁规则》,完善仲裁案件内部监督体系,严格把握案件受理、组庭、开庭、评议、审签、送达、立卷归档的程序要求,认真执行仲裁文书核阅制度,加强对仲裁员、仲裁秘书的监督考评,不断提高仲裁队伍办案质效和文书水平,确保每起案件在程序上、实体上公平公正。把握仲裁调解“三统一”,激发仲裁发展活力。修订完善了《济宁仲裁委员会调解规则》,将调解贯穿案件处理全程,发挥仲裁调解优势,运用各种灵活快捷的调解方式快速化解纠纷和矛盾,确保仲裁案件处理政治效果、社会效果和法律效果的统一,最大程度地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另外,发布人还就新一届仲裁委员会的主要职能职责,以及请问济宁仲裁办今年在充分发挥仲裁职能优势,服务全市高质量发展方面打算开展哪些工作等回答了记者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