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济宁频道>内容详情

济宁:全方位为船企船员提供人性化船检服务,筑牢船舶安全的“第一道防线

2022-03-09 17:04:06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39日上午,济宁市召开“我为群众办实事”长效机制主题系列发布会——港航专场新闻发布会,有关部门负责人介绍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济宁市是中国北方重要的内河航运城市,通过京杭大运河这一黄金水道,可直达苏、浙、沪、皖等省市及长江、淮河沿线。目前,全市拥有船舶修造企业3家,分布在微山县和鱼台县,每年新建造船舶300余艘;全市现有各类营运船舶7000余艘,其中近2000艘船舶常年在苏浙沪皖等省市营运。每年船舶建造和营运检验共计约8000艘次,船检工作标准高、责任大、任务重。

去年以来,济宁市港航事业发展中心立足船检职责职能,深入贯彻交通运输部《关于深化改革推进船舶检验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为契机,以打造内河船检标杆、服务济宁港航经济发展为目标,围绕管理+服务,创新打造了质量优良、服务优质双优船检品牌,优化了船检体制机制,提升了船检队伍水平,强化了船舶法定检验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推出了预约上门检验、全年服务不打烊等一系列便民举措,系统总结创建经验,编制了《双优船检品牌创建规范指南》,建立了服务船企船员的长效工作机制,全方位为船企船员提供真心、贴心、放心的人性化船检服务,筑牢了船舶安全的第一道防线,得到了广大船企船员的一致好评。

理顺体制机制,创新战术打法。市港航事业发展中心按照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结合中心职责职能,把船舶检验工作作为中心的主责主业之一,按照理职责、建制度、订计划、严纪律、抓学习、强管理、敢担当、勇创新”24字基本要求,制定印发了《济宁市港航事业发展中心关于加强船舶检验工作的意见》,研究建立了以中心船检工作领导小组为核心,以船舶检验服务部为主体,以任城、微山、邹西、留庄、鱼台5个基层船检机构为基础的“1+1+5”船检工作体制,明确了业务部室、基层船检机构的职责职能和责任区域划分,统一了检验标准,完善了船检工作制度,优化了工作流程,建立起各部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规范高效的船检工作运行机制。创新战术打法,采取挂图作战、一线推进的方式,将全年工作细化分解成49项具体工作,逐一明确责任单位、部室、责任人、推进措施和完成时限,坚持按时完成是要求、提前完成是目标的原则,加强日常监管和协调指导,推进全市船检工作有序高效开展。

加强队伍建设,提升业务水平。一是通过优才计划、事业单位招考及内部优化调整,引入8名高学历船检人才,充实到船检一线,夯实了人才梯队基础。二是制定了系统的培训计划,采取理论培训、解剖麻雀式现场培训、资深验船师手把手传帮带等多种方式,培训验船人员400余人次。全面梳理了船检工作重点、关键点和要点,编制印发了《营运船舶检验应知应会手册》,便于船舶检验人员现场查阅和日常学习,提高了验船人员业务素质。三是组织开展了第二届船舶检验技能竞赛活动,船舶检验服务部和5个港航服务站的35名验船师参加竞赛,通过比武竞赛营造了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四是针对新入职人员,在全省首次举办了验船师入职培训班;采用进船厂、进船舱方式,开展了两期验船师现场教学培训;组织验船人员参加了上级各部门组织的技术交流培训,提升了船检人员的业务能力,在全省及全国船检大赛中斩获佳绩。其中,1名验船师获得省交通运输系统验船师技能竞赛一等奖、2名验船师荣获二等奖、1名验船师荣获三等奖;2名验船师获得首届中国船舶检验业务技能大赛书面竞答赛三等奖。

坚持底线思维,严把检验质量关。严格落实船舶检验责任制,对检验结论负责,时刻绷紧安全第一、质量至上这根弦,全面提高检验到位率,确保检验质量过硬达标。围绕中心规范化建设年活动,制定实施了《船舶检验工作制度》《营运船舶检验工作回访制度》等14项工作制度,构建了更加稳定高效的制度保障体系。开展了船舶消防设备、防污染设备、新建船舶规范船名船籍港三大专项检查活动,建立了《船舶建造检验技术缺陷通报制度》,船舶隐患减少40%,提高了辖区船舶安全技术状况。双优船检品牌创建以来,共下发《检验意见通知书》868份,消除各类隐患1506项,期间未发生一起因船检质量引发的责任事故。

优化工作流程,提高服务水平。全面践行为船企船员服务的宗旨和初心,在内容上突出为民务实清廉、在举措上注重便民利民惠民、在方式上体现多元创新。大力推行容缺受理,建立双优船检服务公众号,通过电话、微信、公众号等多种方式受理检验申请,推行申请受理、缺陷整改影像资料上传、政策信息发布网上办,让数据多走路、船员少跑腿。大力推行全年服务不打烊,验船人员不分工作日和公休日,随时提供船舶检验服务。大力推行异地预约检验,去年以来,先后12次赴苏浙沪皖等外省市检验济宁籍船舶1785艘次,行程3万余公里,为船员节省往返费用约2000万元,打通了服务船员最后一公里双优船检品牌经验做法先后被《全国船检信息交流》《中国交通报》《中国水运报》《济宁日报》等宣传报道。

总结创建经验,编制规范指南。抽调业务骨干成立《双优船检品牌创建规范指南》编写小组,系统规范了船检工作机制、职责、制度、流程等,并对品牌创建活动开展以来形成的好经验、好做法、创新举措进行总结提炼,编制并印发了《双优船检品牌创建规范指南》,一方面展示了双优船检品牌创建成果,另一方面对于今后的船检工作也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去年以来,全市共完成船舶建造检验483艘,总吨位54.17万,总功率15.49万千瓦,463客位。完成图纸审查、审批19套。完成营运船舶检验7519艘次,总吨位391.9万,总功率181.93万千瓦,8782客位,未发生一例因船检质量问题引发的安全责任事故,实现了船检质量零缺陷、船检服务零投诉,真正做到了解民忧、纾民困、暖民心。中心所属微山港航服务站船舶检验窗口被山东省交通运输厅授予十佳港航(水运)文明服务窗口称号;双优船检品牌荣获“2021年度全市优秀改革案例(优化营商环境类);交通运输部海事局主办的刊物《全国船检信息交流》,推广了济宁内河船舶检验先进经验做法;在交通运输部海事局组织的2021年度船舶检验现场监督检查(VCA)工作中,审核组给予济宁船检走在了全国内河船检前列的高度评价!

今年,济宁市港航事业发展中心将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以服务港航经济高质量发展为主线,以双优船检品牌经验在全国内河推广为目标,以打造双优船检品牌升级版为重点,始终站在业务水平最前列、攻坚克难最前沿、服务群众最前线,大力弘扬争先、率先、领先的目标追求和严、真、细、实、快的工作作风,从广度和深度两个维度着力,拓展服务外延、深化服务内涵,将双优船检品牌推向全国,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济宁船检经验。围绕这一总体工作思路,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提升验船师业务技能。开展进船厂、进船舱现场培训、验船师轮讲互听共评活动,举办第三届船舶检验技能大比武,打造一支业务精湛、作风过硬的船检队伍。二是严格质量管控。推行营运船舶检验自检制度,加强对船检受理、评审、指派环节管控,定期开展船舶专项检查和回头看活动,船检回访率不低于3%、到位率不低于98%。三是优化检验服务。全面推行容缺受理机制,持续提供预约上门检验、异地检验和全年不打烊服务,依托济舟港湾环保服务驿站、服务区等,设立船检服务站,前移船检服务窗口,全面提升船检服务水平。四是推进船检智能化建设。依托智慧港航建设,建立全市统一的营运船舶检验业务平台,探索实行远程视频检验,实现云上船检,全面提升船检工作智能化、信息化水平,为济宁港航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船检力量!

另外,发布人还就双优船检品牌在打通服务最后一公里方面的创新举措,以及基层船检站在服务船企船员方面有哪些好的经验、好的做法等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周正杰)

速豹新闻网·山东商报编辑:谢学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