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1日上午, “新政策 新措施”主题系列(第5场)——《济宁市“十四五”应急管理体系建设规划》政策解读新闻发布会召开,有关部门负责人介绍情况,并回答了记者提问。
近期,经市政府同意,《济宁市“十四五”应急管理体系建设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正式印发。为更好地理解和贯彻实施这个《规划》,发布人从《规划》的编制情况、主要内容两个方面作了解读:
《规划》的编制情况
“十三五”期间,济宁市以应急管理机构改革为契机,全面提高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能力,应急管理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同时也应当看到,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济宁市正处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坚期,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与市域治理现代化的要求、与人民群众的期盼还存在一定差距。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强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决策部署,谋划好全市应急管理事业发展的方向、目标和路线图,加速推进济宁市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市应急管理局牵头组织精干力量,凝聚部门合力,完成了《规划》编制工作。在《规划》编制过程中,我们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文件规定,结合全市应急管理工作总体形势,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统一,深入开展调研和课题研究。先后多次广泛征求相关市直部门、单位和社会公众意见建议,邀请省、市应急管理领域专家会诊把脉,确保《规划》更有指导性和操作性。
《规划》的主要内容
《规划》的主要内容包括“十三五”时期建设成效、“十四五”时期面临形势、总体思路、重点任务、重点项目、保障措施等六个部分。
“十四五”期间,重点围绕健全“三大体系”、提升“四大能力”、夯实“一个基础”,进一步完善济宁市应急管理体制机制,不断提升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水平。
健全“三大体系”:
一是健全应急组织体系。加强各级党委、政府对应急管理工作的统一领导,构建统一高效的指挥机构,完善应急指挥平台体系,强化现场指挥,健全协调联动机制,科学应对各类突发事件。
二是健全风险管控体系。深化源头治理、系统治理和综合治理,强化风险评估和监测预警,健全风险防范化解机制,真正把问题解决在萌芽之时、成灾之前。
三是健全应急文化体系。完善课程设置,培养应急管理专业人才,加强宣教培训,培育全民安全文化意识。
提升“四大能力”:
一是提升灾害防御能力。贯彻落实防灾减灾救灾工作“两个坚持、三个转变”重要理念,推进防灾减灾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建设,健全灾害管理和综合减灾统筹协调体制,加强自然灾害防治基础建设,强化灾害评估,扎实做好灾害救助和恢复重建工作,全面提升抵御自然灾害的综合能力。
二是提升应急救援能力。整合优化各类救援力量,健全完善应急救援力量体系,提高各类灾害事故救援能力。
三是提升综合保障能力。按照资源保障集约化和高效性要求,统筹规划信息技术、应急通信、应急物资、紧急运输等保障能力建设,实现各类应急资源的统一管理和高效调配使用。
四是提升监管执法能力。健全完善法规制度、标准规范和应急预案,不断加强执法能力,提高执法效能,加快推进应急管理法治化进程。
夯实“一个基础”:
夯实基层基础工作。准确把握基层应急管理工作形势,加强基层应急能力建设,配齐基层应急管理队伍,加大基层应急救援设施和装备投入,增强基层应急队伍救援能力,提高“救早救小救初期”的快速反应能力。
一是加强乡镇(街道)应急队伍建设。推进县(市、区)应急管理机构人员向基层下沉,着力加强镇(街)应急执法人员的日常管理、督导调度和统筹指挥,确保应急处置救援工作组织有力、响应迅速、应对有效。按照上级统一要求,结合各县(市、区)实际,规范镇(街)应急管理队伍,按标准配齐装备。
二是推进基层应急救援站建设。按照“1个消防救援队伍、M个镇(街)应急救援站、N个村(社区)应急救援站”模式,构建区域快速响应应急救援网络,形成“以消防救援队伍为骨干,以镇(街)应急救援站为支撑,以村(社区)应急救援站为补充”的应急救援网格体系。
三是加强农村消防工作。提升农村地区消防工作人员防灭火技能及应急处置水平,切实筑牢乡村振兴平安基石。
四是推进社区综合减灾网格化管理。引导社区居民依托网格协同开展灾害隐患排查,形成工作合力。
另外,发布人还就有关制订《规划》,以及下一步贯彻落实情况回答了记者提问。(韩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