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2021年济宁市经济社会运行情况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2021年,济宁市在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下,坚持高点定位、勇争一流,锚定“跨入全省第一方阵,争当鲁南经济圈排头兵”奋斗目标,大抓产业、制造业发展,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着力畅通供应链、产业链、生态链,经济运行实现稳中向好、进中提质,社会民生事业取得积极进展,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
根据市级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2021年,济宁市地区生产总值为5069.96亿元、同比增长8.5%,历史性突破5000亿元大关。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83.79亿元、同比增长7.6%,第二产业增加值2034.56亿元、同比增长8.2%,第三产业增加值2451.61亿元、同比增长8.8%。
农业生产总体平稳,稳产保供成效明显。紧紧围绕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引领区目标定位,全力以赴抓好农业生产,确保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实现1116.2亿元、同比增长9.1%,较2019年同期增长12%,两年平均增长5.8%。全年粮食播种面积、单产、总产实现“三增”,全年粮食总产量486.8万吨,较上年增加4.03万吨、增长0.83%;蔬菜及食用菌总产量754万吨、增长6.6%,猪牛羊禽肉产量46.2万吨、增长16.2%。
工业经济回升有力,新动能持续释放。大力实施“制造强市”战略,扎实推进产业集群创新发展,全力保障工业经济稳定运行。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1%、高于全省3.5个百分点,两年平均增长9.4%、高于全省2.1个百分点。从三大门类看,采矿业增长9.3%,制造业增长15.7%、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增长9.6个百分点,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增长7.2%。从行业看,38个行业大类中31个实现同比增长、增长面达81.6%;装备制造业保持较快发展,实现增加值增长19.9%、高于规模以上工业6.8个百分点,其中高端装备增长29%。从产品看,工业新产品快速增长,工业机器人、锂电子电池、半导体分立器件等分别增长177%、90%、54%。企业效益回暖向好,1—11月规模以上工业营业收入4139.3亿元、增长25.6%,实现利润281.1亿元、增长15.5%,营业收入利润率6.8%、高于全省1.2个百分点。
产业格局稳中育新,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坚持高端引领,充分释放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着力重塑产业发展格局。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增长8.8%、对全市经济增长贡献率达52.1%,1—11月,规模以上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385.6亿元、同比增长19.2%,其中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增长24.8%、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增长18.4%。港航物流业发展提速,规模以上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实现营业收入151.7亿元、增长23.4%,占规模以上服务业比重近40%,全市港口吞吐量完成4600万吨、增长8.1%,水路货运量3355万吨、增长12.1%。
项目建设富有成效,固定资产投资稳中提质。突出围绕产业转型、技术升级、产品提质,精准推动招大引强,强化各类要素保障,力促固定资产投资保持良好的势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2.4%、高于全省6.4个百分点,较2019年同期增长16%、两年平均增长7.7%。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增长6.9%,第二产业投资增长8.3%、其中制造业投资增长11.5%,第三产业投资增长15.8%。分领域看,高技术产业投资带动明显、同比增长20.3%,高于全省10.3个百分点,其中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长17.4%、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增长23.9%;民间投资增长10.2%,占全部投资比重为76.3%、高于全省11.1个百分点;房地产市场平稳运行,完成投资额增长15.7%,实现销售面积1230.8万平方米、增长10.7%。
市场消费持续改善,对外开放不断深化。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着力优化营商环境,消费活力持续释放,对外贸易积极改善。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2459.6亿元,同比增长15.6%、高于全省0.3个百分点,较2019年增长14.2%、两年平均增长6.9%,其中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增长17%、高于全省0.5个百分点。从城乡看,城镇消费品零售额2092.7亿元、增长15.7%,乡村消费品零售额366.90亿元、增长15.2%。基本消费品零售较快增长,限额以上单位粮油食品类零售额增长21.3%、日用品类增长26.2%、饮料类增长18.5%。全年货物进出口总额678.7亿元、比上年增长24.6%,其中,出口485.5亿元、增长25.8%,进口193.3亿元、增长21.6%。外贸市场份额更加多元,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总额占比达36.2%。
组织收入成效明显,金融市场稳健运行。严格落实减税降费政策,“放水养鱼”涵养财源,增强财政保障能力。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40.5亿元、同比增长7%,其中税收收入增长9.9%,占财政收入比重为75.3%、较2020年提高2个百分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727.2亿元,增长12.9%。资本市场运行稳中向好,全市境内外上市、新三板和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挂牌企业分别达到14家、34家、537家,贷款增速连续三年居全省第三位,截至2021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5600.9亿元,比年初增加817.9亿元、增长17.1%,其中制造业贷款比年初增加34.2亿元、增长6.4%,增速同比提升7.4个百分点。
民生保障稳固夯实,物价水平温和上涨。城乡居民稳定增收,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845元,同比增长8.8%、居全省第7位,其中城镇居民41256元、增长7.5%,农村居民20747元、增长11.2%;城乡居民收入比为1.99,较上年收窄0.07个百分点。民生投入持续增强,民生领域财政支出576亿元,占全部支出的79.2%、较上年提高0.1个百分点;就业形势总体平稳,城镇新增就业6.9万人、超额完成全年预期目标,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1.8%、低于全省1.14个百分点。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上涨100.7%、涨幅较上年下降2.2个百分点。
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也是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五年取得突破”决战之年,更是济宁市奋力推进新时代现代化强市建设的关键之年。全市要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市委经济工作会议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定不移实施制造强市、现代港航物流、济宁都市区“三大突破战略”,大力夯实党的领导、干部队伍、推进机制、要素集成、安全发展等“五大保障”,在扩需求稳增长、科技创新、深化改革、城乡建设、县域经济、文化旅游、乡村振兴、生态建设、民生福祉“九项重点任务”上勇争一流,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顺利召开。(周正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