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8日下午,“助企攀登 推进制造强市建设”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第1场)召开,有关部门负责人介绍情况,并回答了记者提问。
2021年8月,济宁市委、市政府成立了制造强市建设指挥部,启动开展干部助企攀登活动,实现力量向制造业集中、政策向制造业集聚、要素向制造业集合,打通了一批阻碍企业发展的堵点卡点,增强了企业发展的信心。
强化顶层设计,精准破解企业发展难题
一是指挥部机制体制逐步完善。市指挥部由书记、市长担任总指挥,下设办公室、7个产业集群发展专班、7个要素保障组,形成了“1+7+7”组织架构。按照市县一体模式,13个县市区相应设立县级指挥部,结合实际组建了产业发展专班和要素保障组,统筹推进制造强市建设和助企攀登工作。围绕首批402家攀登企业,成立了28个市级、188个县级助企攀登小组,由市、县领导担任组长,市县部门单位负责人、驻企干部和主办银行负责人参与,形成了958人的助企攀登干部队伍。市县两级领导带头联系服务企业,主动为企业发展出主意、解难题;驻企干部全部与原单位脱钩,扎根在企业,助力企业发展,形成助企攀登的强大合力。坚持指挥部周例会制度,对涉企问题集中会商研判,对驻企干部集中培训6次,组织开展驻企干部每周之星、月度十佳评选活动,评选每周之星104名、月度十佳30名,调动了驻企干部争红旗、当标兵的积极性,让指挥部干部精通产业、善谋产业、会抓产业,真正成为推动全市产业发展的骨干力量;指挥部还实施了“日晒评分”机制,每天调度汇总县市区、产业专班和要素保障组工作情况并在全市通报,印发专报62期、周报21期、各类通报11期;将助企攀登工作纳入市对县综合考核,形成了“日晒工作、月评比、季考评、年考核”的工作推进机制,有力推动了助企攀登工作机制化、制度化。
二是企业问题诉求解决成效显著。助企攀登活动以来,市县两级指挥部深入摸排收集企业的问题诉求,照单全收、全部登记。同时,市制造强市建设指挥部“一竿子插到底”,组织开展了问题大起底、项目大梳理逐县集中推进活动,逐家企业走访调研,与企业负责人面对面交流,确保了问题诉求摸准、摸细。对企业问题诉求,分级分类全部纳入台账,发挥助企攀登小组、产业发展专班协调作用,会同要素保障组和县级指挥部,逐一销号解决。对共性问题、复杂疑难问题,市指挥部专题研究,明确责任主体和完成时限,实行挂号销号、闭环管理。对承办的企业问题诉求,无正当理由未按时办结的,市政府督查室挂牌督办,跟踪督办推动问题快处理、早解决。截至2021年12月底,共收集攀登企业问题诉求1162项,解决928项。其中,人才保障组引进各类人才、技工13515人;政策支持保障组主动落实惠企政策656项,兑现支持产业发展资金3.6亿元,争取到位省级相关专项资金4.1亿元;金融保障组制定出台金融支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22条政策措施,攀登企业新增贷款62.74亿元,贷款余额197.56亿元、增长17.9%;基金保障组市级各类基金共投资攀登企业7006万元;土地保障组解决了项目用地3126亩;生态环境保障组对重点企业进行现场帮扶,与企业签订生态环境要素助企攀登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能源保障组创新工作方式方法,解决了一批新上项目能耗、煤耗指标难题。
三是系统梳理稳步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助企攀登根本目的是推动发展,发展需要目标引领,核心是靠项目支撑。产业专班和驻企干部积极向企业宣讲政策,鼓励企业挖掘潜力、寻求突破,引导支持企业新上项目,共梳理402家攀登企业项目472个,总投资1384亿元,其中,新上项目151个、技改项目247个、科技创新项目64个、以企招商项目10个。市县两级集中资源要素,在政策、资金、土地、人才等方面予以倾斜支持,倒排工期、挂图作战,以规模质效支撑产业发展。2021年,全市制造业技改投资781.9亿元,总量居全省第1位。
四是企业质量效益不断提升。指挥部对402家攀登企业,建立了“一企一档案”,指导制定攀登目标和发展规划,大力破解“中梗阻”难题,企业获得感明显提升。2021年,全市新增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70家、居全省第4位,新增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0家、居全省第7位,新增国家级单项冠军1家,新增省级单项冠军17家、居全省第6位,新增省瞪羚企业45家、居全省第4位。
五是产业集群化谋划逐步深入。聚焦“231”产业集群,市县产业专班深入企业开展调研,结合济宁市实际谋划产业发展路径和方向,科学研究产业发展规划,梳理了重点产业链条,全面摸底上下游企业、产品分布,绘制重点产业链图谱,分链条明确了重点扶持的龙头企业、链主型企业,并围绕延链补链强链与市产业招商专班进行了多次对接,为推动产业集群化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通过开展助企攀登活动,“大抓产业、大抓制造业”已经成为全市干部群众和广大企业家的强烈共识,推动产业发展的体制机制逐步理顺深化,企业竞相发展的干劲激情被充分点燃,良好的产业生态正在加速形成。去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1%、居全省第4位,增速高于全省3.5个百分点;全市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5.7%,制造业增加值占工业比重为59.2%。
增规扩容再发力,向高质量发展奋勇攀登
去年12月29日,市指挥部开展了全市攀登企业扩规大调研活动,对济宁市十三县市区拟纳入新一年攀登计划的企业进行走访调研,新增475家攀登企业。原402家攀登企业调出14家,调整后攀登企业共863家,其中,规上企业642家、高新技术企业430家、专精特新企业261家、瞪羚企业111家、单项冠军企业51家。
一是扎实做好“助企”工作,原402家攀登企业未解决的问题诉求,尽快完成扫尾工作;对新增的攀登企业,目前已梳理问题诉求663项,其中需市级解决43项、需县级解决620项,这些问题诉求都明确了具体的责任单位,逐项分析研究,制定解决办法,以更大力度、更硬举措推进解决。在攀登企业扩规大调研活动中,共梳理出攀登企业重点项目957个,总投资1895亿元,其中技改项目470个、数字化改造项目40个、科技研发项目167个、对外合作项目48个、新上制造业项目232个。各县市区指挥部、产业专班将用挂图作战的方式倒排工期,从项目立项、环评、土地等手续办理到项目投产达效,建立全生命周期跟踪服务机制,帮助企业打通项目建设过程中的卡点堵点。
二是努力实现“攀登”目标。建立年营业收入100亿元以上的龙头企业、10—100亿元的领军企业,5—10亿元的骨干企业,1—5亿元的高成长性企业四个“强企俱乐部”名单,根据不同层级量身定制差异化、精准化扶持政策,同时加快打造一批百亿级、五百亿级企业集群,力争在培育千亿级企业上实现突破。启动实施高成长性企业三年倍增行动,加大对“瞪羚”“单项冠军”“专精特新”企业的培养力度,加大“准四上”“种子”“幼苗”企业扶持培育力度,力争年内再新增规上工业企业300家。对于企业上市,市县金融保障组将借助专业力量组建资本市场专家团队,精准解读政策、辅导培育,动态调整上市后备资源库,争取今年市级上市后备企业达到150家以上,纳入省重点上市后备企业30家,实现上市4家、提交首发上市申请8家。
三是争取落地一批科研创新项目。以“231”产业集群“链主”企业为主体,今年高端装备、高端化工产业分别建立1个创新联盟、1家市级创新创业共同体、1个科技成果转化机构、1家省级以上创新平台、1个高端创新人才团队,三年内实现七大产业全覆盖。高规格举办院士专家行暨“助企攀登”产学研合作对接会、组织开展专题产学研对接活动12场以上,推动攀登企业产学研合作全覆盖。大力实施科研院所招引计划,聚焦产业升级、企业攀登需求,精准招引一批“中字头”“国字号”大院大所在济宁设立分支机构、产业基地、科创园区。按照市委、市政府要求,今年合作高校院所要突破200家、签约项目研发投入要突破10亿元。
另外,发布人还就有关“十四五”时期是济宁市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期,企业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等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周正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