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济宁频道>内容详情

济宁优化营商环境,推动济宁高质量发展

2021-08-23 16:27:36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近日,济宁“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推动济宁高质量发展”主题采访活动举行,济宁市、任城区、高新区等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座谈会。通过座谈会和实地采访,全面感受了济宁营商环境新变化,见证了济宁市改革创新成效。

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济宁市坚持“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护济宁市营商环境”,全面落实各项创新改革措施,聚焦群众所需所盼,系统推进营商环境全领域改革,释放更多的政策红利,企业和群众办事更便捷、更简单,获得感、满意度得到显著增强。在全市上下共同努力下,20192020连续两年取得了全省营商环境评价综合成绩前3名的突出成绩。去年,作为“五市一区”之一,代表山东省参加全国营商环境评价并取得全国第24名的优异成绩。

(一)完善体制机制,压实工作责任,形成协作攻坚一盘棋工作格局

一是抓顶层设计。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放管服”改革和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先后召开全市营商环境建设推进会、全市深化“放管服”改革电视会议、全市优化营商环境大会等高规格会议,结合省优化营商环境创新突破行动实施方案、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2021年重点任务分工、政务服务“双全双百”工程实施方案等文件精神,出台了《济宁市关于争创营商环境创新改革示范区的实施意见》《济宁市2021年对标全国最优标准优化营商环境二十条攻坚提升措施》等文件。

二是抓组织推进。成立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专班,明确18个指标牵头部门,建立机关干部包保联系部门制度。对涉及的市委、市政府50余个部门及法院、供水、电、气企业以及所有县市区建立完善了优化营商环境的工作机制和周三例会制度,形成了有济宁特色的市县“1+19+18的优化营商环境推进体系(1个营商环境工作专班、19个专项工作推进组、18个条线的专项工作专家团队),得到省有关部门和省营转办领导充分肯定,建议在全省推广“济宁模式”。

三是抓对标优化。组织各县市区、市各部门单位分别对标“北上广深”、南京、厦门、苏州等32个省内外先进地区学习考察,认真借鉴典型经验做法,参考省文件精神,形成市直牵头部门、县市区2个优化营商环境重点任务标准清单,为全市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提供了主要遵循和行动指南。各指标部门单位和各县市区均以贯彻落实省创新突破行动实施方案和市争创创新改革示范区实施意见为主线,通过部门发文或多部门联合发文的形式,制定专项行动计划和任务清单。

四是抓协调推进。先后召开17 次新闻发布会,向社会公众宣传各部门营商环境政策做法。在市政府门户网站开设优化营商环境政策集成专栏,专栏下设政策文件、政策解读、最新动态、经验交流等7 大板块,共上传政策信息 1600 余条。各指标责任部门单位和 14 个县市区(功能区),也在各自门户网站开设营商环境专栏,同步公布公示信息。征集工作信息1300余篇, 选树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典型,刊发持续深入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简报33 期、特刊4期,向省推送优秀工作信息81篇,省级简报采用2 篇,国家级简报采用1篇,实现了互相学习借鉴、共同提高的目的。

五是抓考核问责。建立“标准量化、综合排名、定期通报、末位约谈”的考核办法,对国家、省、市三级工作台账实行“蓝黄红”榜动态管理,并要求各单位主要负责同志对照“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纲领性文件,积极向省直部门做好沟通汇报,争取支持保障,坚定不移地落实省、市各项决策部署,确保任务落实到位,并以此为抓手确定日常考核问效措施实施督导考核。

(二)聚力突破,攻坚流程再造,着力打造精简高效政务生态

一是构建全覆盖政务服务体系。在持续巩固“市县同权”的基础上,启用省直部门“2号章”,刻制市直部门“2号章”,将量大面广、与日常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行政确认、其他权力和公共服务事项纳入改革范围,实现关联事项“一地办结”。推动政务服务自助一体机实现镇级100%全覆盖,所有村(社区)便民服务站与邮政、通讯、银行合作,打造“代办点+自助服务终端+村干部集中服务”新模式。开发政务服务平台效能监督功能,完善电子监察,倒逼服务能力提升。目前济宁市服务事项即办件占比81%,零跑动占比94%,承诺时限压缩比98%,按时办结率99.99%,提前办结率79%

二是全面提供集成化服务。制定“一套标准”,精简和规范行政审批,减材料、优流程、压时限,对标先进地区,压缩企业开办、施工许可、水电气暖、获得信贷、产权登记、缴纳税款等重点事项办理时限,力争全省最快。梳理公布无差别“一窗受理”事项清单,按照应进必进原则,进驻市为民服务中心的1200余项依申请服务事项全部纳入“一窗受理”范畴。对标最优标准,完善612项事项业务手册,为窗口受理人员提供详细准确的工作遵循。

三是深入实施“双全双百”工程。制定并认真落实“双全双百”工程实施方案,召开专题会议,成立工作专班,下真功夫做好涉企108项事项和个人115项事项梳理工作,逐项明确申报材料、办理条件、办事流程、办理系统等事项要素。按照办事情景分类,将同一情景整合为企业和群众眼中的“一件事”,找准表单整合和数据系统打通的关键难点,分头制定研发方案。推出“助残一件事”并在省政务服务网上线,原来办理残疾人事项需要15个申报材料整合为一张表单,打通了中残联、山东社会救助数字平台、智慧医保系统、社会保险管理信息系统等业务系统,实现了跨层级、跨区域、跨系统的全流程网上审批。

四是扎实推进“跨省通办”和“全省通办”。印发并实施加快推进政务服务“跨省通办”和“全省通办”工作方案、济宁市政务服务“跨省通办”、“全省通办”运行管理办法(试行),推动140项“跨省通办”和291项“全省通办”事项在济宁市落地。与山西省长治市、天津市河西区达成“跨省通办”合作协议,做实淮海经济区“四省八市”跨域通办。加强“云上办”政务服务“跨省通办”合作,通办范围扩展到20个省市区的48个地级城市、172个区县,共计220个地区。完成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首批通办事项上线工作,同步在省政务服务网开设专区。全市县级以上政务服务大厅设置了“跨省通办”和“全省通办”窗口,配备相应的工作设备和受理人员,为做好“跨省通办”和“全省通办”工作提供强有力的软硬件支撑。

(三)强化信息共享,实施不见面审批,提升“网上办”服务能力

一是推进更多事项网上运行。推进行政许可、公共服务等11类事项上网运行。实现政府门户网站、山东政务服务网、自助终端、爱山东APP、爱山东济时通APP、微信公众号等与山东省政务服务事项管理系统数据同源。目前全市依申请事项12635项,可网办率99.6%,全程网办率98.8%。集成了社保、医保等多部门79项便民服务事项,实现了1200余项依申请政务服务事项的自助申报、查询,通过设备互联实现与长三角地区跨省通办。目前济宁“e政务”自助服务终端在市县乡三级为民服务中心累计布点245台,方便群众在家门口轻松实现生活缴费、高频民生事项办理。

二是推出智能化无感审批。推行企业电子印章应用,推进50个事项实现全程电子化,目前医疗广告审查、印鉴卡审批、户外广告审批、超限车辆通行证审批等已实现全流程电子化申报、办理。100余项查询类便民服务及“建筑业企业资质简单变更”“成品油零售经营批准证书变更”、“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机构资质审批”等政务服务事项实现无人工干预“秒批秒办”。“一链”服务专区首批上线的100项“一件事”,全程电子化率达到95%以上,实现了0材料、1个环节、1次办结。

三是强化电子证照制发、归集、应用。加快“数字强市”建设,推动政府数字化转型,促进公共数据资源开放共享。目前,已上传电子证照管理系统356种电子证照,数据量达1470万条。工作人员在一窗受理系统办理业务时可直接进行调用,减少了办事群众需携带的材料。在电子证照应用场景方面,以爱山东济时通APP为载体,依托“区块链”将身份证、教师资格证、医师执业证、护士执业证等184类证照进行数字化处理,通过区块链技术进行数字签名、加密上链,实现数据分享的过程可控、方式便捷,保障了数据安全。

另外,下步工作打算:一是强化数据赋能,全面引领营商环境风向标。二是完善制度体系,全力打造营商环境新高地。三是坚持需求导向,全力构建亲商安商桥头堡。(徐景春)

速豹新闻网·山东商报编辑:谢学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