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9日上午,“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济宁市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教育专场召开。
目前,全市共有各级各类学校3724所,在校生172.37万人,教职工12.82万人。站在建党100周年的历史节点上,回顾济宁教育的发展历程,从初等教育实现“两基”到高中阶段教育基本普及,再到基础教育高水平均衡发展;从学前教育的普及普惠到职业教育的创新高地打造,再到高等教育的大众化;从教师队伍的发展壮大到投入保障体系的健全完善,再到教育综合改革的深入实施,每一个历史节点、每一个重要领域,都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建党百年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各项社会事业取得的突出成就和实现的历史跨越。特别是改革开放四十余年来,市委、市政府牢牢坚持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始终将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把教育作为重点民生事业予以支持保障,制定实施了一系列重大政策措施和重点工程。全市教育系统广大干部师生牢记教育初心使命,以立德树人为己任,以推进济宁教育高质量发展为依托,克难攻坚、开拓进取,不断提升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努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各级各类教育呈现出全面起势、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
党建领航作用更加凸显。科学确定了“一纲五线二十目”教育工作总体发展布局,以党建为纲,全面推进教育工作水平总体提升。在全省第一个制定了《中小学校党建规范化建设标准》,从党员发展、组织设置等8个方面提出了学校党建规范标准,确立了学校党建“济宁导则”。在全省率先开展党建示范校创建,按照“领导班子好、党员队伍好、工作机制好、工作业绩好、社会反映好”的“五好”标准,3年培育表彰300所党建示范校。把支部建在级部上,
实施教师、党员“双培双带”工程,充分发挥党员教师先锋模范作用和基层支部战斗堡垒作用,《中国教育报》头版头条介绍推广济宁市“党建统领市域教育提质升级”的典型做法。
教育资源总量扩容提质。市政府连续多年将中小学、幼儿园建设列为为民办好十件实事之一,接连实施三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持续深入推进解决大班额工程,近年来累计新改扩建幼儿园1342所、中小学校316所,增加中小学学位28.3万个,建设数量、投资规模、工程进度均居全省前列,56人及以上大班额全部消除。先后实施农村学校“全面改薄”和“薄改”工程,累计投入资金55亿元,完成校园校舍建设面积533万平方米,农村薄弱学校办学条件得到显著改善,所有县市区全部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评估认定。加强特殊教育基础能力建设,逐步完成以聋教育为主过渡到主要承担智力残疾、孤独症和多重残疾教育,残疾儿童入学率达到96%。
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始终把质量作为教育工作的生命线,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入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深入实施“济宁市教育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加大教师补充配备和培养培训力度,大力实施名师名校长工程,不断壮大提升校长、教师队伍。坚持德育为先,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学校、进课堂、进头脑,打造传统文化教育济宁样板。全面深化课程和评价改革,提升教育科研水平,加强劳动教育,着力培养拔尖创新人才。举办中小学生全员参与的艺体大赛和系列文体活动,国家级足球特色学校达到137所、居全省第4位,济宁市被确定为全国29个近视防控改革试验区之一。
产教融合深入推进。积极打造职业教育创新高地,印发《济宁市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实施方案》,结合全市主导产业和新兴产业统筹调整设置专业,共开设专业169个,其中示范专业52个、规范化专业27个,市级品牌专业27个、省级品牌专业19个,国家级中职示范校达到4所。着力推动驻济高校融合发展,支持省属驻济高校一流学科建设,支持市属职业院校争创国家级优质高等职业院校,不断深化校企合作、校地融合,高等教育规模、质量、结构与济宁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匹配度不断提高,服务产业发展的能力显著提升。
教育保障体系更加健全有力。加大贫困学生资助力度,年均资助困难学生10万人次,资助金额2.7亿元,保证了每一名适龄儿童少年不因家庭困难而失学。创新实施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年均投入学生营养改善资金2.1亿元,惠及学生68万人次。不断巩固加强安全工作,出台《济宁市学校安全导则》,深入实施“素质固安”工程,建设校园安全监控统一平台,全力排查整治各类安全风险隐患,确保学校安全和考试安全不出任何问题。毫不放松抓好学校疫情防控,实现平稳顺利复学复课,在疫情常态化防控形势下各项教育教学工作安全有序进行。
速豹新闻网·山东商报记者 周正杰 徐景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