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济宁频道>内容详情

鲲鹏展翅!济宁数据创新应用助力百业腾飞

2023-06-25 08:27:44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 记者 谢学刚 徐景春

 

近年来,济宁市在“数据创新应用”方面取得了多项成绩,一直走在全国的前列。记者了解了两则数据创新应用典型案例,见证了济宁数据创新应用助力百业腾飞的奇迹!

市县联动 济宁市全国首推工程建设项目“一码通服”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

“济宁市县联动 济宁市全国首推工程建设项目‘一码通服’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这是数据创新应用典型案例。采取系统便民的形式,确实能带来高效而便捷的服务啊!“一项承包工程建设项目的李经理对记者说。

“一码通服”工程建设项目有一个产生的背景和目的。全流程共60多个事项,涉及发改、国土、规划、住建等13个部门以及诸多咨询受理、技术审查、现场勘查、审批发证等环节,申请材料多、信息不共享、审管不衔接。济宁市在全国率先搭建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服务“一码通”系统,与山东政务服务网、证件证照系统及工程审批系统互联互通、数据共享,通过实施“四个一”集成提速,有效提升审批效能和服务质量,企业报送材料压减率31%,信用监管实现100%闭环管理,成为全国工程建设项目审批领域“一码集成、一码亮证、一码通服”新模式的首创者。经验做法先后被全国优化营商环境简报(第116期)、住建部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工作简报(第3期)、省工改办通报、省新旧动能办简报(第1期)、大众日报等刊发推广,得到市主要领导同志批示肯定并通报表扬。

在政务服务网和工程审批系统嵌入“一码通”模块,项目建设单位在项目立项后即可生成独一无二的“一码通专属码”,依托通过企业上传、部门录入、系统抓取,为企业建立项目“数据库”。项目建设单位通过专属“二维码”,可实时上传建设项目信息,形成“一企一档”,查询审批进度、监管要求。审批服务部门挥电子证照库和数据共享交换平台作用,随时随地掌握建设项目信息、开展审批服务,审批通过后实时将有关信息推动至事中事后监管部门,监管人员只需扫码即可查询所需基本信息,也可即时上传工程进展、监管信息、图片影像,增强了审管互动水平。

一个负责数字政务的工作人员对记者介绍说,数据创新应用特色亮点有一是“一码集成”,数据赋能实现“集成办”。二是“一码审批”,优化流程实现“极简办”。三是“一码核查”,分清渠道实现“共管办”。四是“一码管理”,数字福利实现“智能办”。例如,某外地建筑企业意向参与本地区某建设项目招标时,可通过“一码通”系统全面了解建设单位及项目信息,便利市场主体“码上共享”,拓展了信息获取渠道,提高了企业参与度,活跃了区域经济。

作为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的连接桥,“一码通专属码”实现了跨部门、跨业务、跨层级、跨系统的服务联通,提高了审批效率。项目审批全链条申报材料平均减少37项,压减率27.61%。例如,企业办理供电报装,原需提供营业执照、法人代表身份证、不动产权证3项材料,使用“一码通”后全部实现免提交。实施以来,共有530余个建设项目通过“一码通专属码”实现了“码上就办”,实时监管覆盖率达到“100%”。工程建设项目的审批流程再造和改革创新,推动了全市建设项目快审批、快落地、快开工,逐步内化为助推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动力。

数字赋能开启城市建设审批“加速跑”

智能审批是做好数字政府的重要方面,数字赋能开启城市建设审批“加速跑”。城市建设领域审批事项多,专业性强,是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形象、培育城市新动能的重要保障。济宁市行政审批服务局锚定“争一流、争唯一、争第一”的工作目标,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聚焦企业群众办事中的堵点、痛点、难点,持续深化“互联网+政务服务”改革,针对项目审批中材料多、耗时长、流程繁、跑腿多等问题,2023年3月份创新打造港口经营、污水排水等3大项共计17个办理项实现全程电子化“智能审批”,助力政务服务提速增效。有力保障城市建设重大项目开工投产,开启城市建设审批“加速跑”模式。

优化审批流程,减少跑腿次数。全程网办前,企业办理相关许可需线下多次跑窗口、提交多份纸质材料,改革后,大幅减流程、减材料、减时限、减跑动,能通过线上填报的一律不再线下跑窗口、能调用电子证照的一律不再提交纸质材料、能主动推送监管信息的一律不再重复备案,真正让“数据多跑路、企业零跑腿”。以港口经营许可证为例,所有符合济宁市港口建设发展规划的港口项目,实行全流程线上办理港口经营许可、核发电子证照,全面提升港口经营许可审批效率,助力济宁市港航事业加速发展。

强化表单应用,推行电子证照。通过申报表单电子化,将申报过程转到线上,在审批通过后,电子表单记录的信息将通过济宁市一窗受理综合服务平台直接生成电子证照,加盖电子印章,同步推送济宁市电子证照库、爱山东APP、申办人政务服务网个人空间。如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应用电子表单实现了“企业线上申报→审批人员在线核准→电子证照自动生成→审管信息即时推送→监管要素一码集成→电子档案自动留存”,大幅减少申、审双方工作量,提升企业的满意度和获得感。

深化数据赋能,减免办理材料。通过数据共享的方式从市大数据中心电子证照库、省市共享交换平台中获取营业执照、法人登记证书、居民身份证等证照信息,充分发挥数据赋能作用,更好释放数据资源动能。申请人在网上申报时可以自动关联相应证照信息,实现身份数据“自动填”,历史数据“选择填”,共享数据“系统填”。目前通过数据共享和电子证照办理1万余次,平均节约办理用时2个工作日.

加强审管融合,促进提质增效。实现电子证照二维码与电子监管二维码二合一,在二维码中包含了行政许可、行政监督、行政处罚信息,监管人员可以直接扫码查看证照申报材料,核验真伪,同时可以通过执法终端现场录入监督处罚信息,实现了电子数据的共享,极大提升了监管效能。以城镇污水排入排水管网许可为例,并同步将审批信息推送至监管部门,形成“审批+监管”闭环管理,标志着城镇污水入网开启“零跑腿”“无纸化”“不见面”审批模式,建设项目给排水审批更加便捷高效。

聚焦群众关切,创新服务体系。济宁市行政审批服务局聚焦企业群众关心的堵点、难点和热点精准发力、靶向攻坚。创新构建政务服务体系,深化政务服务智能审批,拓展“全程网办”“智能办”应用,实现“无证明办事”,发挥数字赋能效用,打造数字化服务“济e办”智能化系列应用。持续提升企业群众办事便利度,不断增强企业群众办事体验感、获得感和满意度。

2023年3月,济宁市行政审批服务局颁发第一张《城镇污水排入排水管网许可证》,《港口经营许可证》、《建筑业企业资质安全生产许可证》,规范在线审批要素50多个,平均节约办理用时5个工作日,群众跑腿次数由3次减少为0。标志着城市建设领域开启“零跑腿”“无纸化”“不见面”审批模式,企业办事更加便捷高效。助力济宁市城市建设事业的加速发展。

另外,记者了解到,济宁数据创新应用场景越来越多,覆盖了涉及政务工作的方方面面,更涉及到民生工程项目发展情况,多种数据创新应用的协同发展,为济宁高质量发展注入了生机和活动,济宁经济犹如鲲鹏展翅一般,扶摇直上,并创造着新的高度,书写着崭新的发展篇章啊!

速豹新闻网·山东商报编辑:谢学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