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商报·速豹新闻 记者 谢学刚
为了让广大学生、家和社会各界了解学校发展新动态、人才培养新亮点和招生新变化,6月2日上午,济宁市高级职业学校在孔子文化广场朴树下,隆重举行2023年招生信息发布会。学校党委副书记、校长宋培华,党委委员、副校长高保金、高光,纪委书记钱广元,全体校务委员和相关部门负责人出席发布会。
学校党委副书记、校长宋培华在发布了学校近年来的发展情况。他通过三个“有”,介绍了学校的基本情况。
学校有实力。学校已有68年办学历史,目前有一校三区,占地373亩,校舍建筑面积14万平方米,现有在校生7133人,教职工368人。学校形成了以涉农专业为特色,财经、建筑、信息技术等多专业相互支撑融通发展,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并举的办学格局。学校是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山东省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2016年,校党委下属农干校管理处党总支被中共中央授予“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近两年,学校还被评为全国中小学国防教育示范学校、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会改革试点院校、山东省美育特色学校、山东省高水平中职建设学校、山东省学籍管理先进集体、山东省中小学星级食堂等荣誉称号。学校已经进入全省职业教育第一方阵,是济宁职业教育的一面旗帜。
学生培养有特色。学校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始终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学校把“五育并举、全面发展”作为办学方针,秉承“让学生站在教育正中央”的育人理念,形成了“自力、质朴、崇实、耐心、诚信、苦干”的学校核心价值观,构建起以社团活动为依托、以准军事化管理为载体、以心理健康教育为护航的学生管理新模式,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让每个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学生有出路。让学生可圆大学梦。学校推进职普融通,2020年开设了“附属职教高考学校”,2022年与济宁一中、济宁育才中学等高中共同成立“职教高考共同体”,为学生搭建起立体化升学通道。职普携手,强强联合,助力有梦想的学生圆大学梦。凡考入济宁市高级职业学校的学生,可通过职教高考、三二连读、对口单招等多种方式实现升学梦想。拓宽了就业渠道。学校有较完备的专业体系和人才培养体系,与120 多家省内外知名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产教融合、科教融汇共同体,协同育人。在4月份,还举行了全校毕业生招聘会,为广大毕业生提供充足的就业机会,毕业生就业率一直在99%以上。为部队输送高素质兵源。2021年4月,在济宁市军分区的支持下,学校建立了全省率先、济宁唯一的中职学校“人民武装部”,指定学校为济宁市专业技术兵种储备高校,为适龄学生应征入伍、参军报国开辟了“绿色通道”。
他指出,全体高职校人正聚焦“建全省高水平学校、创全国双优学校”的发展目标,正全力提升社会服务能力和发展水平,加快赶超进位步伐,努力打造“特色突出、业内认可、省内一流”的品牌院校,为进一步推动济宁市及周边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乡村振兴战略,作出应有的历史性贡献!
济宁市文化名家、《济宁日报》原教科文部主编刘利民主任作媒体代表发言。他说, “六一”虽然过去,但是,有关孩子与童心的话题永远不会过去,有关教育与未来的话题永远不会过去。面对中考生,就是要选择一所好的学校,就是要选择适合自己成长的教育。因为,在校园内,在教室里,在操场上,在老师身边,更容易找到智慧,更容易找到童心。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在儿童、成人和教育(文化)三者关系中,儿童第一,成人次之,教育(文化)再次。于是,儿童的社会地位便得以凸显,儿童的教育地位便得以凸显。这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儿童及其童心的哲学。让学生站在教育正中央,就是高职校领导班子的“童心”;让学生成为最好的自己,就是高职校广大教师的“童心”;招到适合的学生、成就更多的学生,就是今天信息发布会的“童心”;为学校助力、为教育呐喊,就是全体记者的“童心”。
校务委员、学校招生委员会副主任陈明泉回答了山东网记者提出的关于学生吃饭、住宿情况等问题。他说,学校食堂关系着广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在食堂建设方面,学校东西南校区三个食堂,还有两个在建,实现了食堂“设施现代化,食材属地化,价格成本化,菜品家常化”;学校加强食堂管理,成立了餐饮中心、食堂监督办公室,实行陪餐制度和巡查制度,强化监督,校级领导和中层干部每天进行陪餐,落实常态化监管督查机制,全力保障广大学生的饮食安全和营养健康。组织完成了学生公寓全面改造,空调、暖气、热水器等设施一应俱全,每个楼层安装直饮水设施,同学们在宿舍内就能免费喝上直饮水、洗上热水澡。为同学们提供了一个干净卫生、温馨舒适的学习生活环境,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学校的温暖。刚刚被省教育厅评为山东省绿色学校、山东省星级食堂等。
招生处主任杨学军回答了《济宁日报》记者提出的关于2023年学校招生计划问题,对学校的报名方法和学校收费情况作详细解读。他说学校今年分三个招生层次:即三二连读大专、职教高考以及普通中专。招生计划为1700人,其中三二连读大专招生计划为1100人,职教高考和普通中专招收600人。附属职教高考学校职教高考班的分数线为中考350分以上,普通中专的录取将根据招生计划按照从高分到低分进行录取。学校关心关注每一个学生和家庭困难学生情况,根据国家政策,建构了多样化的助学保障体系:学生在中职阶段,学费全免,只收取每年500元的住宿费和每年400元的教材费;涉农专业学生和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在中职阶段还可享受前两年每年2000元,共计4000元的助学金;品学兼优的学生还可以获得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省政府奖学金等奖励。报名办法方面,三二连读大专报名于7月中旬开始,考生需个人登录“济宁市高中段学校招生平台”进行填报、也可以在报名时间段到学校招生办公室由工作人员协助填报。具体填报时间请及时关注济宁市教育局网站招考专栏。录取分数大概在200分左右,报名时间只有两天时间。职教高考的第一阶段报名是从5月9日至5月15日同普通高中一块进行填报,第一阶段的报名已经结束,补录时间在7月9日,仍然是登录“招生平台”进行填报。录取分数要求语数外三门成绩达到150分以上,从高分到低分录取,计划录满为止。普通中专的报名是在中考结束后,从微信搜索“济宁市高级职业学校”微信小程序,在小程序上进行填报。录取分数不低于200分。录取后学校将邮寄录取通知书。
学校校务委员、学生处主任、武装部部长隋中从体育、美育和劳育等方面回答了《济宁新闻网》记者关于学生全面发展的问题。他说学校坚持立德树人、五育并举,全面育人。把美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构建起以美育为统领、以社团活动为依托、以军事化管理为载体、以心理健康教育护航为特色的学生管理新模式。“美育课程、实践活动、校园文化”三位一体,“艺术教育、行为规范教育和心理教育”三元融合,以美育人、向美而行,各美其美、美美与共,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学校成立全市中职学校第一个合唱团“木香花开”合唱团,成立了书法、陶艺、剪纸、泥塑、中国画等56个学生社团,将每周二下午确定为“综合素养”特色课程,专门聘请校外专家和能工巧匠来校授课讲座指导,并通过校园艺术节、音乐小舞台等展演、展示、竞赛方式,展示学生才华。学校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提高学生的审美、人文素养,为学生搭建培养兴趣爱好、展示自我和成长成才的平台。2023年学校被评为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会改革试点院校等荣誉称号。
隋中还回答了《济宁晚报》记者学生管理方面的问题。他说学校强化落实全员育人理念。学校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让校长、科长、班主任、值班教师、任课教师、宿管员、门岗等一切力量都参与进来管理育人,做到事事有人管、时时有人管,让学生感到时刻受到关注与爱护,保证学生在校安全。学校把思政教育贯彻育人全过程。德才兼备德为重,成人成才先成人。德育对学生全面发展起着主导的决定性作用。学校始终坚持把思政教育放到工作首位,加强对学生进行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法纪教育和心理品质教育,开展“各学科渗透思政”,拓展思政阵地,广开思政渠道,丰富思政形式,扩充思政内容,积极开展诸如周一升旗仪式、国旗下主题讲演等活动,使学校传统美德特色教育在学科渗透中增添新的时代内涵,在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政治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另外,加强班主任管理,打造了一支精于管理勇于担当有教育情怀的班主任队伍。选拔思想素质高、业务水平优、乐于奉献热爱学生的教师担任班主任,严格考核、动态管理,用责任心、爱心、耐心、细心管理学生,影响学生,培养学生。充分发挥学校武装部军事化管理办公室的作用,各学院设军事训练委员会,班级设军事训练委员,形成了三级管理体系,由专职干部强力落实准军事化管理各项措施,探索办成有益学生健康成长的大军营。在全校各班级普遍开设心理健康课,以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为重点,全过程塑造积极阳光心态,培养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和健全人格。
教务处主任王福刚回答了《东方圣城网》记者关于学校职业教育教学特色的问题。他说学校深入贯彻全国职业教育大会精神,开展高水平中等职业学校建设。紧跟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优化调整现有专业设置,提高与产业发展匹配度,形成了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学校专业门类齐全,现在专业21个。
学校教学管理严格。在教学上,实行不打招呼、不发通知、直奔课堂的“巡课制度”,严格课堂管理,严督教学质量;开展常规教研活动、教学检查和推门听课,老师们的教育教学水平不断提高,近三年荣获20余项国家级和省市各类教学教学大赛奖项。二是打通学生学历上升通道。让学生站在教育正中央,济宁市高级职业学校与济宁一中,济宁市育才中学等高中战略合作,成立职教高考共同体,以汇聚优质教育资源,实现职普融合,开设“附属职教高考学校”,为学生直升本科创造了优越条件。凡考入学校的学生可通过职教高考升入专、本科大学、3+2连读专升本考入本科院校、中职单招三种方式全部实现升学梦想,为同学们提供了多种上大学的上升通道。三是学校教师队伍优秀。目前有专任教师316人,其中,高级职称147人,研究生113人,博士4人。“双师型”专业教师159名。齐鲁名师名校长6名、省市级特级教师8名、省市最美教师4人、有3个山东省省级教学团队,省市名师工作室3个,省级技艺技能传承创新平台3个。各级各类名师和教学能手、优秀教师等100余人。四是技能教学成绩突出。针对学生特点,学校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开展理实一体化教学,让学生愿意听、学得会、用得上,在学中做、做中学,亲自动手实践,掌握一技之长。近年来,学校学生在国家技能大赛中荣获5个国家级奖项,50余个省赛、市赛奖项,在技能培养方面优势突出。五是校企合作成效显著。学校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本年度与济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金乡县高创农业科技园等36家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共建“产教融合实训基地”,深入探索校企合作办学新模式,拓展产学研链条。学校现有校内外实训基地100多个,深化校企共建、协同育人,成效显著。
宣传部副主任耿楠主持发布会。山东广播电视台、齐鲁晚报、大众网、中国山东网、鲁网、济宁日报和济宁广播电视台、济宁新闻网、山东商报、济宁晚报、济宁发布等媒体记者参加了信息发布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