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商报·速豹新闻 记者 谢学刚 周正杰
3月5日,济宁市学雷锋志愿服务先进典型表扬暨”为老”志愿服务项目”家门口的志愿服务”项目交流会在文化广场举行。此项活动由中共济宁市委宣传部、共青团济宁市委共同举办,市领导及有关市直部门、单位领导等出席活动。本次活动旨在为传承弘扬雷锋精神,以实际行动践行志愿者精神, 大张旗鼓地表彰学雷锋先进典型,展示优秀志愿服务项目,让“学雷锋”融入日常、化作经常,让雷锋精神在孔孟大地蔚然成风。
在活动上,大会向学雷锋志愿服务先进典型代表、青年志愿者先进典型代表、学雷锋标兵和示范点代表颁奖;志愿者代表宣读了倡议书;市领导及有关市直部门、单位领导同志为志愿服务队授旗。
近年来,济宁市深入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打造了一批在全省全国有影响的志愿服务项目品牌。比如,济宁市创新将“五堂模式”融入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蒲公英讲堂”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儒学讲堂”带动形成“人人彬彬有礼”的社会新气象;“幸福食堂”让老年人“吃的好”“精神好”;“雏鹰课堂”有效解决了儿童寒暑假照护“真空期”问题;“结婚礼堂”弘扬了简约文明的婚嫁新风尚。全市160余万名志愿者争做学习雷锋的生力军、好榜样,涌现出244个全国、全省学雷锋志愿服务先进典型,他们把雷锋精神的种子播撒到每一个需要帮助的角落,在凡人善举中彰显了无私的大爱。
雷锋精神始终散发着社会文明风尚的恒久魅力,“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是雷锋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志愿服务是广大人民群众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学雷锋做好事的生动体现。
济宁市委常委、副市长董冰提出了几点希望和要求:一是健全完善志愿服务常态机制。深刻把握雷锋精神的时代内涵,把传承雷锋精神作为提升全市志愿服务质效的重要抓手,对标学习先进地区的经验做法,建立志愿服务常态化机制,搭建有人员、有项目、有管理的志愿服务阵地。要不断发展壮大学雷锋志愿服务队伍,建好用好市级志愿服务总队,完善“17+N”的县乡村三级志愿服务队伍配置,广泛动员鼓励青少年参与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着力打造一批在全省全国有影响的志愿服务项目品牌。二是深入推进学雷锋志愿服务。要以今天的项目交流展示为契机,市县两级联动举办学雷锋志愿服务系列活动,将学雷锋志愿服务融入文明实践和倡树美德健康新生活,融入孔子文化节、尼山论坛等重大活动,特别是要融入文明典范城市创建的各环节全过程,形成党员、干部带头,广大志愿者全员参与,人民群众自觉自愿的大创建格局。 三是营造学雷锋志愿服务的浓厚氛围。要加大学雷锋志愿服务先进典型选树培育力度,通过新闻发布会、短视频、文艺作品等形式,不断扩大学雷锋志愿服务的影响力号召力,掀起全民参与志愿服务的热潮。要用好激励嘉许办法,落实各项志愿服务积分兑换政策,加强完善志愿服务支持引导和组织保障力度,激发学雷锋志愿服务的新动能,让雷锋精神在孔孟大地蔚然成风。
另外,与会领导观看了志愿服务宣传片,参观志愿服务项目主题展。广大市民群众参观、学习,不少市民表示,雷锋的事迹已深入人心,雷锋的精神在一代代中华儿女中传承。今后一定会向先进志愿服务者学习,勇担社会责任,努力为建设好美好济宁尽一份应有的力量!